宇宙中所有物體都在向外輻射電磁波,物體溫度越高,輻射的波長越短。太陽發(fā)出的是短波輻射,地球發(fā)出的是長波輻射,他們在經(jīng)過地球大氣時的遭遇是不同的。
大約有一半的太陽短波輻射可以穿透大氣,到達地面。而絕大部分的地面長波輻射卻會被大氣吸收,大氣熱量增加,同時自身也會向外放出長波輻射,這其中大部分又返還給了地面,使地面升溫。大氣的這種保溫作用就是溫室效應,又稱為花房效應。
大氣中能夠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的氣體被稱作溫室氣體。主要有水汽、二氧化碳、甲烷和臭氧等。在過去的80萬年中,溫室氣體濃度基本穩(wěn)定,正是他們所產(chǎn)生的溫室效應,使地球維持著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存的溫度。
工業(yè)革命以來,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不斷增加,濃度猛增至歷史最高水平。溫室效應不斷加劇,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。氣候變暖導致了海冰加速融化,還會導致旱澇災害頻發(fā),多種流行病擴散,物種滅絕。
所以我們要及時采取措施,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還可以植樹造林,增加對二氧化碳的吸收,平時要注意節(jié)約水電,公交出行,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。
來源:氣象知識